出行 美食 住宿 购物 娱乐 漫游
您所在的位置: 旅游资讯 > 专题文化

千年古刹天竺寺

作者:管理员 来源:官网 发表时间:2018-11-30
0

“天竺听泉”,古为琅岐十景之一。巍峨高耸的九龙山支脉罗钟山位于琅岐岛的中部,丛林峡谷间,几道清溪沿着山涧静静地流淌,翻过山梁穿过密林、翠竹在峭壁间跳跃,在草丛中穿行,一路不停地奔波。深山存古刹。天竺寺就在溪流清泉山林掩映之中。这里泉水叮噹,“天竺听泉”奇景指的就在此处。


天竺寺始建于宋,具体年份已无从可考。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明万历间,清嘉庆六年(1801年),民国12年(1923年)三次重修,寺中屹立着三块石碑,记录了历代对天竺寺进行重修有关事宜。1958年公社化时期“破四旧”,古刹被废。改革开放以后,为保护历史文物,1986年以后又二次大规模重修扩建,古刹重放光彩。


天下名山僧占多。天竺寺原本就是名闻遐迩的佛教小丛林,宋时叫天竺庵,为严谨的女众丛要。元代,元妙法师从嵩山少林寺隐居天竺山而住持禅寺,之后改天竺庵为天竺寺。古刹几经兴废,明、清时期,香火最盛,天竺寺以山青水秀清泉幽竹、风光旖丽、环境清幽、古往今来吸引众多文人墨家到此观光揽胜,留下不少名篇佳句,为之吟咏不绝。明代闽中“十才子”之首林鸿慕名造访古刹,《题海上天竺寺》诗曰:


登舻浮海邑,陡步访禅天。

经室行山岛,香厨逗涧泉。

尘踪孤岛外,夜梵一灯前。

幸沐无生活,秋襟自飒然。


明工部侍郎董应举(连江琯头人),多次到天竺寺揽胜,留下《海游记》,并赋诗《上罗谷天竺寺》一首:


罗谷深深别有天,万株松里一灯悬。

不辞烟雨携筇入,且傍诸天半榻眠。


明户部主事,员外郎兼兵科给事中,九门监督董养河(琅岐下岐村人),与兵部尚书黄道周为金石交,情同手足,后黄道周被奸臣魏忠贤陷害而下狱,株连董养河,亦下狱,后两人平反,养河回故里,常住天竺寺,作有《西曹秋思》,寄托对故土的怀念和深深的乡愁,诗曰:


惟有溪山不厌贪,罗溪招友复携男。

曾蛟涧底鳞鳞幼,不语峰天片片堪。

银瀑洗豪穿海怒,绿蕉裁嵩入霜酣。

廿年复听连林雨,愁说云深似旧庵。


后奸党魏忠贤被除,黄道周与董养河官复原职,曾捐银重修天竺寺。


明万历宰相叶向高、状元翁正春与董海门(琅岐下岐村人)同朝为官。晚年,董海门经常邀请叶、翁二人同游天竺寺,共享山水丛林之乐,翁正春盛赞:“天竺群山之状或环拱,如童子罗拜,或秀沏如玉女之靓装,或飘摆如幡幡之旋风,或凝重如铁僧之禅定,其效奇献异悉于婵娟中,夜入眸子矣。”


民国陆军上将林之夏慕名三游罗溪天竺寺,留下诗五首,至今脍灸人口。


从琅岐镇政府往北,走300多米就到院前岭天竺寺山门。沿着蜿蜒的古道拾级而上,15分钟就到天竺寺。2010年,已开辟一条从商业街中段,直达天竺寺的盘山公路,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寺前。步入山门,只见新建的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千手观音殿、仙翁殿、迦兰殿、佛堂、斋堂、客堂等10多座殿堂拔地而起,浑然一体,建筑面积足有3000多平方米。天王殿为重檐歇山顶,翘角凌空。“天竺寺”三字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。正门石柱对联“千古名山存海畔,四朝宝刹壮罗溪”乃著名书法家朱棠溪所书。所有殿堂均为仿古建筑,风火山墙,抬梁穿斗,金碧辉煌,气势非凡。有趣的是,这座古刹并非仅为佛教一门,还有数座殿堂供奉九仙君、财神爷、照天君、齐天大圣等道教神仙,因而到仙君殿祈梦求签者不乏其人,这叫做“白日做梦”,“惟痴人可与说梦,惟至诚为能前知”,又云:“一自名山传梦后,至今玉带愧横腰。”有了仙君殿、天竺寺知名度香火提高,更加旺盛。到此进香拜佛,祈梦求签者络绎不绝,从而赢得了那些为求财、求子、求平安、求福寿、求出国顺利的芸芸众生。


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;水不深,有龙则名。山川灵秀,清泉幽竹是天竺寺久负盛名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古时,天竺寺下方有一条清溪叫罗溪,三曲六弯,溪流淙淙。溪中段有一深磹,磹边有九龙洞,深不可测,有“九龙洞”不老的传说故事。在溪流两侧悬岩上有三段摩涯石刻,如明韶州司马董海门的“九龙洞”,户部郎中江瞻明的“蓬岛前门”,元妙法师的“银河别派”,文学家郑愷的“跃龙津”以及无名氏的“旺山”、“福德正神”等题刻。这的历史和文人墨客的题刻,为天竺寺清溪增辉添色,成为一道古朴亮丽的风景线。


在罗溪之傍,建有一座“听泉亭”,坐在亭子里休息纳凉,听流水潺潺,泉水叮噹,缅怀先贤,虽然人去楼空,但那坚固的岩石还铭刻着他们的芳名。遥想当年几多文人墨客在此探访,吟诗论道,听泉步月,挥毫题字,令人感慨万端。


如今,天竺寺已经宗教部门批准登记,对外开放。“九龙洞”题刻也已公布为马尾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随着琅岐建设生态国际旅游岛,天竺寺这座四朝古刹将成为岛上旅游观光的好去处。


(作者/杨东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