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伟壮观的白云寺位于琅岐岛的东部,白云山的山坳之中。三面峰峦环抱。背山面海坐北向南,山岭纵横,树木参天,环境清幽,系琅岐四个佛教小丛林之首(白云寺、天竺寺、南山寺、天安寺)是著名游览胜地。一九八四年经福州市人民政府审定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寺庙。二零零一年成立白云寺风景区管委会,管委会主任是释妙开法师。
白云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,原名释迦寺,号白云般若庵,白云庵,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。白云庵原是女众丛林,历代兴衰不一,明代最盛。清嘉庆十七年(1812)及道光丁未年(1847)重修。颇具规模,有南园丛林的特色。
庵前有放生池一口,庵后原有奎光阁,为奉祀圣人及文人读书之所,现已毁,仅留下残碑石碣。庵门联“白云石嶙峋有仙骨,云峰耸拔无俗尘”,乃明代状元翁正春手书;庵前面岩石有摩刻“降龙尊者临古刹,伏虎仙师镇此方”,乃系清代白云寺住持,贤朗法师手书。古刹左边厨房后面有“龙头井”龙泉由岩缝而出井水甘甜沁人心脾,可与鼓山喝水岩相媲美。
白云寺原占地一千多平方米,头进写土埕,两边回廊有十八罗汉,中进为大雄宝殿,后进是藏经阁。建筑面积约五百平方米。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文革期间,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,视佛教为封建迷信,一度荒废为断墙残壁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象春风化雨拔乱反正,改革开放百废待兴,经海外侨胞及善男信女踊跃集资重建白云寺,开拓道路,广植树木。在寺后芙蓉峰旁建观日台,寺边建“超风庵”使近千年的古刹重放光彩。
白云寺古为官宦,文人墨客观海观日,旅游观光的胜地,古往今来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,明代宰相叶向高与董廷钦(韶州司马琅岐下岐人)同殿为官堪称世交。曾同董廷钦次子董叔 鲁登白云寺,游闽江口,曾写下“浮海遇风”的佳好诗篇。明代工部侍郎董应举。户部尚书 黄周星,元朝诗人董渭,近代民革福建主委刘通,他们登白云山游闽江口都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,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