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行 美食 住宿 购物 娱乐 漫游
您所在的位置: 玩转琅岐 > 美食 > 美食

贴沙鱼

0

贴沙鱼也叫做插沙鱼,因其鱼体经常紧贴在沙滩上,只露出一双眼睛,渔民多用插沙篙插捕,故名。贴沙鱼又称之“半边鱼”,鱼体平平扁扁的,背上有黑点,其肉质鲜美,风味独特,是海产珍品。古时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帝,故又称为“皇帝鱼”。

贴沙鱼为什么成为皇帝青睐的贡品?

这里有福州民间传说: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,曾在福州一家著名饭店用餐。这家饭店设在福州台江码头旁边,临江而建,风光秀丽,空气清新,饭店里生猛海鲜,海产珍品样样俱全。乾隆皇帝一时酒兴,命跑堂的伙计打一壶福建老酒,要一条贴沙鱼下酒,想品尝一下福州的酒菜。厨师不敢怠慢,很快从鱼缸里挑选一条肥大的黑点贴沙鱼,放在砧板上对半切开,不小心其中有一半贴沙鱼竟然跳到闽江中,在江水中游来游去。这太神奇了,厨师赶紧叫乾隆皇帝观看。皇帝见此景,说道:怪哉!怪哉!此乃半边鱼也。乾隆皇帝细细品尝了另一半鱼,觉得鲜美可口,风味独特,留香口齿,回味无穷,大加赞赏。叹曰:朕在皇宫吃千秋百味,都不如这半边鱼也,遂御赐半边鱼,半边鱼从此得名。回去后,皇帝下旨命福州知府年年进贡鲜活“半边鱼”。从此,福州特产“半边鱼”名声在外,饮誉京都,故又称“皇帝鱼”。  



琅岐岛地处闽江口,江海交汇,潮流畅通,滩涂广阔,饵料丰盛,盛产贴沙鱼。琅岐贴沙鱼久负盛名,古时,福州著名饭店、酒楼多从琅岐采购贴沙鱼,作为酒席压轴菜。贴沙鱼因身体贴在滩涂上,只露出头部,个体大的贴沙鱼,用渔网是不容易捕捞的。因此,琅岐人发明了一把叫“插沙篙”的捕鱼工具,专门用来捕插贴沙鱼。“插沙篙”就是用一条大竹杆,竹杆头下面安装一条长约一米多的圆木横杆,横杆上钉着一排带刺的长铁钉。退潮时,渔民站在船上,在贴沙鱼经常出没的滩涂、浅海地方,用“插沙篙”进行插捕,把一条一条贴沙鱼插在带刺的长铁钉上,收获不少。在贴沙鱼生殖回游时,也可以用渔网捕捞,也有收获。

 

这里有个故事

在琅岐岛,有一句“贴沙鱼天戳戳”的民间谚语,这句谚语有一段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:贴沙鱼因被渔民用“插沙篙”插捕,而面临断子绝孙的危险。为了维护贴沙鱼家族权益,制止渔民插捕。有一天,贴沙鱼家族中老者到东海龙王龙宫告状,状告渔民用“插沙篙”利器插捕它们的子孙,使它们的家族面临绝种,请求龙王为之做主。龙王听后哈哈大笑,说道:“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地躲存起来,海阔任你游,要懂得保护自己。”贴沙鱼哭道:“我的身体已插在沙滩里,躲起来了,只露出眼睛,渔民那把带刺的钉耙太厉害了,简直像猪八戒那把铁耙子,从上面往下乱插,我们无法逃生啊!”龙王又问道:“那你们的眼睛长在什么地方?”贴沙鱼答道:“我们眼睛长在头顶上。”龙王不耐烦地又问“那你们的眼睛在看什么?”贴沙鱼低下头答:“我们眼睛是看着天。”龙王怒气冲冲骂道:“你们这该死的蠢货,眼睛长在头上,眼巴巴地看着天,当然会给人家插去,这是天戳戳,怨谁呢?!”贴沙鱼无可奈何游出龙宫,当然扫兴而归,始终逃脱不了被渔民插捕的命运。

贴沙鱼个体一般重2-3斤,为细鳞鱼,背面青褐,有黑点的叫“黑色贴沙”风味最佳,还有一种个体较长大,背面颜色带有土黄色的叫“长鳞贴沙”或叫“红贴沙”,风味不如“黑点贴沙”。贴沙鱼的吃法有清蒸、黄闷、油炸、红烧、煮汤、滑汤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肴。宴席上如有一道贴沙鱼,就会提高酒席的档次。

古时,福州有一家“义心楼”饭店,有名师主厨,菜肴中“炸酱贴沙鱼”、“凤尾贴沙鱼”、“红烧贴沙鱼”、“清炖全只贴沙鱼”最为出名,吸引众多文人墨客、仕宦贵妇和食物品尝家到此品尝。有人曾赋诗赞云:

义心楼上贴沙鱼,宋嫂工夫似不殊。

张翰倘教来作客,秋风未必忆莼鲈。

贴沙鱼是琅岐岛特产,近几年来,由于一些不法渔民滥用电捕作业和小孔的拖网,把小小的贴沙鱼进行滥捕、滥杀,以致资源日益减少,一斤重的贴沙鱼都为少见,这种竭泽而渔的现象必须严加制止,以保护珍贵鱼类。